公告:歡迎進入到晉中興瑞會計服務有限公司網站!
聯系電話:

15935650189

最新法規
聯系我們 CONTECTS
最新法規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最新法規 > 最新法規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

點擊量:6180 添加時間:2015-03-04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應納稅所得額和收入總額的確定、扣除項目和不準予扣除的項目的確定、企業所得稅的虧損彌補、企業清算所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年度、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方法與納稅期限以及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地點等納稅法規,并在此基礎上對投資核算方法、資產評估增值、壞賬損失、外幣業務、預繳所得稅、虧損彌補和所得稅減免等方面的納稅籌劃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
   第一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法規
   企業所得稅是以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F行企業所得稅是由原國營企業所得稅、集體企業所得稅和私營企業所得稅合并而成。
   一、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稅法規定,凡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外,應當就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其中:
   (一)生產經營所得
   生產經營所得是指從事制造業、采掘業、交通運輸業、建筑安裝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水利業、商品流通業、金融業、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服務業,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確認的其他營利事業取得的合法所得;還包括衛生、物資、供銷、城市公用和其他行業的企業,以及一些社團組織、事業單位開展多種經營和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合法經營所得。
   (二)其他所得
   其他所得是指納稅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轉讓各類資產、特許權使用費以及營業外收益等所得。
   此外,納稅人按照章程規定解散或破產,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終止時,其清算終了后的清算所得,也屬于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以取得應稅所得、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各類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具體規定是:
   1.國有企業。是指生產資料或資產歸國家所有,按國家有關規定注冊、登記的全民所有制企業。
   2.集體企業。是指生產資料歸企業勞動群眾所有,按國家有關規定注冊、登記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3.私營企業。是指生產資料歸私人個人所有,按照《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注冊、登記的有限責任公司性質的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是指生產資料歸聯營各方共同所有,按國家有關規定注冊、登記的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是指注冊資本以股份形式構成,按照《公司法》以及《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和《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的規定注冊、登記的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是指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依法注冊、登記,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F階段,我國的一些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在完成國家事業計劃的過程中,開展多種經營和有償服務活動,取得有除財政部門各項撥款、財政部和國家物價部門批準的各項規費收入以外的經營收入,具備了經營的特點,應當視同企業納人征稅范圍?,F行所得稅稅法規定:實行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的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組織,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一律就地征收所得稅。對其他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組織取得的生產、經營所用和其他所得,亦按規定征收所得稅。
   7.如果納稅企業、單位改變經營方式,其全部或部分被個人、其他企業、單位實行承租經營的,其納稅人分兩種情況處理:(1)凡承租經營后,未改變被租企業名稱,未變更工商登記,仍以被承租企業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論被承租企業與承租方如何分配經營成果,均以被承租企業為納稅義務人;(2)承租經營后,承租方重新辦理工商登記,并以承租方的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重新辦理工商登記的企業、單位為納稅義務人。
   三、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為比例稅率33%;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含3萬元)的企業,按18%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萬~10萬元(含10萬元)的企業,按27%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如果企業上一年度發生虧損,可用當年應納稅所得額進行彌補,按彌補虧損后的應納稅所得額來確定適用稅率。
   四、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所用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竟绞牵?/span>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納稅人應納稅所得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納稅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與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計算的會計所得(即會計利潤),如果不一致,應依照國家有關稅收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因此,企業按照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計算的利潤,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后,才能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五、收入總額的確認
   納稅人的收入總額包括下列各項:
   1.生產、經營收入:是指納稅人從事主營業務活動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人,勞務服務收入,營運收入,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工業性作業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2.財產轉讓收入:是指納稅人有償轉讓各類財產取得的收入,包括轉讓固定資產、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指納稅人購買各種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利息、外單位欠款付給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賃收入:是指納稅人出租固定資產、包裝物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納稅人提供或者轉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納稅人對外投資人股分得的股利、紅利收入。
   7.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罰款收入,因債權人緣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物資及現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費附加返還款,包裝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六、扣除項目的確定
   (一)扣除項目應遵循的原則
   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必須嚴格區分經營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納稅人中報的扣除項目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夠提供準許使用的有效證明,證明有關支出確實已經實際發生;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法規,其他法規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準。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指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2.配比原則。指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后申報扣除。
   3.相關性原則。指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4.確定性原則。指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須是確定的。
   5合理性原則。指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二)準予扣除的項目
   在計算應稅所得額時,準予從收入額中扣除的項目,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取得應納稅收入有關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1.成本,即生產、經營成本,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和各項間接費用。
   2.費用,即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3.稅金,即納稅人按規定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鄉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可視同稅金。如企業繳納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已經計入管理費中扣除的,不再作銷售稅金單獨扣除。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因其屬于價外稅,故不在扣除之列。
   4.損失,即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已發生的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七、不準予扣除的項目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
   1.資本性支出。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和對外投資的支出,不得扣除。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納稅人購置或自行開發無形資產所發生的費用不得直接扣除。但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的部分,準予扣除。
   3.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4.各項罰款、罰金、滯納金。納稅人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不得扣除。但納稅人逾期歸還銀行貸款,銀行按規定加收的罰息,不屬于行政性罰款,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
   5.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參加保險之后,因遭受自然災害或事故而由保險公司給予的賠償,不得扣除。
   6.非公益、救濟性和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的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不得扣除。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不得扣除。
   7.各種贊助支出。各種贊助支出是指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這些贊助支出不得扣除。
   8.擔保支出。納稅人為其他獨立納稅人提供與本身應納稅收入無關的貸款擔保等,因被擔保方不能還清貸款而由該擔保納稅人承擔的本息等,不得在稅前扣除。
   9.回扣支出。納稅人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10.準備金。納稅人的存貨跌價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金、風險準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準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準備金,不得扣除。
   保險企業的財產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可按當年自留保費收入,提取不超過1%的保險保障基金,并在稅前扣除。保險保障基金達到總資產的6%時,不再提取扣除。
   壽險業務、長期健康保險業務不得提取扣除保險保障基金。
   11.已出售或出租房屋的折舊費用和修理費處理。企業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自職工取得產權證明之日或者職工停止交納房租之日起,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關房屋的折舊費和維修等費用。
   12.企業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停止實物分房前向職工出售住房,要按國家規定的房改價格收取房款,凡實際售價低于國家核定的房改價格所形成的財產轉讓損失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
   企業對已按規定領取了一次性補發購房補貼的無房和住房未達到規定面積的老職工,以及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后參加工作的新職工,按低于成本價出售住房發生的損失,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13.其他各項支出。除上述各項支出之外,與本企業取得收人無關的各項支出,不得扣除。
   八、企業所得稅的虧損彌補
   虧損彌補是國家對納稅人的一種免稅照顧。它是國家幫助企業渡過暫時困難,保護稅源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企業虧損得到及時的補償,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但是,為了督促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努力扭虧增盈,《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納稅人發生年度虧損的,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9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5年內不論納稅人是盈利還是虧損,都應連續計算彌補的年限。先虧先補,按順序連續計算彌補期。其準許彌補的虧損額不是企業利潤表中的虧損額,而是企業利潤表中的虧損額經稅務機關按稅法規定核實、調整后的金額。
   九、企業清算所得
   納稅人依法清算時,以其清算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清算所得,是指納稅人清算時的全部資產或財產扣除各項費用、損失、負債、企業未分配利潤、公益金和公積金后的余額,超過實繳資本的部分。
   十、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一)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基本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許扣除項目金額
   或: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二)按季預繳所得稅的計算
   應納所得稅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或﹦上年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稅率
   (三)年終匯算清繳的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全年應補(退)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月(季)已預繳所得稅稅額
   (四)境外所得稅收抵免額的計算
   境外所得稅收抵免限額﹦境內、境外所得按我國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國的所得額÷境內、境外所得總額。
   十一、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規定
   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主要有:一是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減免稅優惠;二是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的減稅、免稅優惠。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稅收優優惠。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實行定期減稅或者免稅。
   (二)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的減稅或者免稅的,主要有以下項目:
   1.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具體是指:
   (1)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2)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
   2.為了支持和鼓勵發展第三產業企業(包括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舉辦的第三產業企業),可按產業政策在一定期限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具體規定如下:
   (1)對農村的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行業。即:鄉、村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種子站、農機站、氣象站,以及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對其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鎮其他各項事業單位開展上述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暫免征收所得稅。
   (2)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于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征收所得稅。
   (3)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稅。
   (4)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征收所得稅。
   (5)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游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一年。
   (6)對新辦的三產企業經營多業的,按其經營主業(以其實際營業額計算)來確定減免稅政策。
   3.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五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是指:
   (1)企業在原設計規定的產品以外,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作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征所得稅五年。
   (2)企業利用本企業外的大宗煤矸石、爐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產建材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征所得稅五年。
   (3)為處理利用其他企業廢棄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一年。
   4.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企業,可在三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具體是指:
   在國家確定的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三年。
   5.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收所得稅。具體是指:
   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收所得稅;超過30萬元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
   6.企業遇有風、火、水、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可在一定期限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具體是指:企業遇有風、火、水、震嚴重自然災害,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一年。
   7.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城鎮待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三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具體是指:
   (1)新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免征所得稅三年。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的計算公式為:
   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人數)×100
   (2)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減半征收所得稅兩年。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的計算公式為: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100
   (3)享受稅收優惠的待業人員包括待業青年、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富余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精簡機構的富余人員、農轉非人員和兩勞釋放人員。
   (4)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總數包括在該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含聘用的臨時工、合同工及離退休人員。
   8.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工廠,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是指:
   (1)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工廠、農場自身從事生產經營的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
   (2)高等學校和中小學舉辦各類進修班、培訓班的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
   (3)高等學校和中小學享受稅收優惠的校辦企業,必須是學校出資自辦的,由學校負責經營管理、經營收人歸學校所有的企業,下列企業不得享受對校辦企業的稅收優惠:
   ①將原有的納稅企業轉為校辦企業;
   ②學校在原校辦企業的基礎上吸收外單位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
   ③學校向外單位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
   ④學校與其他企業、單位和個人聯合創辦的企業;
   ⑤學校將校辦企業轉租給外單位經營的企業;
   ⑥學校將校辦企業承包給個人經營的企業。
   (4)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高等學校和中小學的范圍僅限于教育部門所辦的普教性學校,不包括電大、夜大、業大等各類成人學校,企業舉辦的職工學校和私人辦學校。
   9.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是指:
   (1)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暫免征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征收所得稅。
   (2)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四殘人員的范圍包括盲、聾、啞和肢體殘疾。
   (3)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福利生產企業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具備國家規定的開辦企業的條件;
   ②安置四殘人員達到規定的比例;
   ③生產和經營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并適合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或經營;
   ④每個殘疾職工都具有適當的勞動崗位;
   ⑤有必要的適合殘疾人生理狀況的安全生產條件和勞動保護措施;
   ⑥有嚴格、完善的各項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四表一冊(企業基本情況表、殘疾職工工種安排情況表、企業職工工資表、利稅分配使用報表、殘疾職工名冊)。
   10.鄉鎮企業可按應繳稅款減征10%,用于補助社會性開支的費用。不再執行稅前提取10%的辦法。
   11.新設科研機構的稅收優惠。中央直屬科研機構以及省、地(市)所屬的科研機構轉制后,凡符合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條件的,自1999101日起至2003年底止,免征企業所得稅。
   12.收取政府性基金的優惠。對納人財政預算管理的13項政府性基金(收費),免征企業所得稅。
   13.專項政府性基金(收費)是:養路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基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事業附加費、郵電附加費、進口建設費、市話初裝基金、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
   14.勘察設計單位改為企業的所得稅優惠??辈煸O計單位改為企業的,至20041231日止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15.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用住房公積金購買國債、在指定的委托銀行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
   16.研制新產品而購置的測試儀器:單臺5萬元(工業企業為10萬元)直接扣除。費用比上年增長10%的,費用按實列支外,經批準,還可按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十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年度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年度。自公歷11日起至1231日止。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的中間開業,或者由于合并、關閉等原因,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上一條: 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如何確定?
下一條: 稅收法規和制度
免费AV无码久久一本通_怡春院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中文有码人妻在线_亚洲日本乱码中文在线